妙用课堂提问 提高教学效率
建构高效课堂,教师必须多引少讲。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又能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是一名高明的匠师,明确何时该问?该问什么?该怎么问?该问谁?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反思、摸索,略有心得,与各位同仁商榷,以期共同提高。
一、抓住恰当时机,适时提问,巧妙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在学生思维状态处在“愤”、“悱”这种思维困惑或凝滞状态时提问,才能振起学生的思索,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只有精心设计提问,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导入时提问引入新课,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过渡或转折时提问,将教材结构和知识系统联系起来;小结归纳时提问,将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在关键处提问,将兴趣和知识重点结合起来;总结规律时提问,将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结合起来。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的。
(一)在导入新课时提问 ,一石激起千层浪。
重视新课导入时的艺术性,在导入新课时提问,能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例如在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时,我就是用提问导入新课。结合新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篇气势恢宏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这些都为新授内容作了铺垫,由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既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也符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排除学生理解的障碍,为新课的教学创造条件。
(二)在过渡处提问,突出整体性。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在教学中,我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在教完本课朗读后,要过渡到第二部分理解诗文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乡愁?乡愁中作者要表达那些思想情感?作者又是通过那些意象来写这种情感的?根据前面设计的问题让学生逐一回答,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三)在重点处提问,联系拓展。
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对多项教学内容平均使用力量,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的现象。教学时,教师在教学内容中找出重点针对性的设计问题。例如教学《孔乙己》时,本课的重点是“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针对这个重点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孔乙己为什么站着喝酒?2.孔乙己为什么站着喝酒还要穿长衫?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尝试探究。既突出重点,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起到整体理解课文的效果。
(四)在难点处提问,化难为易。
教学时,教师应该找出教学难点,为它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化解难点,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再如教学《孔乙己》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从理解、操练到掌握,可以设计以下题:1、为什么说:“孔乙己大约的确已经死了”?2、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有哪些?3假如你是孔乙己你会有这样的悲剧吗?这样,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研讨等多种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逐步化解教学难点。
(五)在“空白”处提问,,训练想象思维能力。
美术上有“计白当黑”的处理技法,即在画面上留有大片空白,以留给欣赏者想象的余地。由于表达的需要,不少语文课文也留有“空白”,或是在课文中,蕴含丰富的内涵,或是在课文的结尾,言尽而意未穷。教学时,抓住这些“空白点”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充实课文内容,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例如学习古诗《木兰诗》,诗文首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时,教师追问学生“十年期间会有怎样的军旅遭遇呢?联系时代,发挥想象,写一段话详细的说木兰的战斗与生活经历”。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运用提问技巧,提高提问水平及教学效率。
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时师生之间问答频率很高,讨论也很积极,你方唱罢我登场,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这只是形式上的互动,无效问题多,看似热闹,教学结果却很低。一个理想的课堂提问应该具备三个特点:问题形式自然简明,文字叙述一目了然;问题内涵隽永丰富,能充分体现本质特征;问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每堂课的问题设计都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过难或过易,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教师只有掌握课堂提问技巧,才能使课堂提问收到最佳效果,才会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应该怎样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呢?
(一)提问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首先,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教师提问是为教学要求服务的。教学前教师就要设想提问的明确目标:为引出新课?为前后联系?为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为引起学生兴趣?为引起学生争论?为促使学生思维?为总结归纳?等等。要尽可能剔除可有可无、目标模糊的提问,保留目标明确、有实际意义的提问。
其次,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一方面,提问要紧扣教材,把握住重难点,有的放矢。教材的重难点,是教学的主导方面。在重难点上发问,在关键段落、关键字句上发问,在突出教材结构的关结点上发问,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实际。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不同性格的学生、男生和女生,都应有所区别,因人而异。对优生,提问内容要难些,要求应高一些,使其自感不足,有一定压力;对基础较差学生,提问内容要相对易些,还要适当时给以引导和补充,使其增强信心;对性格内向而又胆怯的学生,不仅要考虑提问场合,还要注意提问方式;对女学生,更要在生理、心理和个性上与男学生加以区别。
(二)提问要适度,便于探讨和交流。
适度就是问题提得要准,要富有启发性,要根据具体内容提出,难易要适中,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当,不贪大求全,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能正确答出为宜。控制难度要考虑三个因素: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考虑问题的解答距。要做到三个防止:要防止浅易——缺乏引力,索然无味,学生容易脱口而答,无法引起思考,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利;要防止偏深——抓不住重点,纠缠枝节,高不可攀,“听”而生畏,造成心理压力,效果适得其反;要防止空远——内容空泛,无从下手,九曲回肠,如入云雾,无法把握,耗时无益。适度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取得成功就能增强学习信心,保持对学习知识的兴趣。
(三)做好课堂提问评价,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多肯定、少否定,多表扬、少批评;不能有任何看不起的表现,更不能妄加全盘否定和讽刺;对有创造性的见解,要给予赞扬和鼓励。当学生回答完问题以后,教师应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回答的情况。如重复学生的答案;追问学生回答过程中不明确的要点;纠正答案中的错误内容;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另一个问题或深层次的问题;核查和评价答题学生与其他学生对问题的反应;给学生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等。
总之,设计好课堂问题始终是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途径,一个好问题具有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探讨。教师要加强实践,深刻反思,改进和提高课堂提问的基本技能,才能使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让课堂真正的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