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学论文

关于《估算教学设计》的教学反思

【编辑日期:2017/12/31 23:22:17】 【作者:曹村中心校】【来源:www.2222.net】【阅读: 】 【字体:

摘要:

本人观看了顾松老师的六年级《估算复习课》教学视频,他很风趣地把估算方法概括为大估、中估和小估,用词风趣,且极为准确,把比较复杂的数学词语深入浅出地表现出来,学生在十分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方法,且印象极为深刻,也使我受益匪浅。本文从顾老师估算的教学设计、估算方法、估算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估算 教学设计  方法 教学反思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估算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且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数学教材北师大版而言,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一册无不渗透着估算的教学思想,因此,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讲,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本人观看了顾松老师的六年级《估算复习课》教学视频,感想深刻,顾松老师以其深厚扎实的教学功底,精妙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经历了真实而又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使我受益匪浅。

观其整个教学过程,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顾松老师对于估算教学的设计。即抓住本质,总揽全局的教学思想。

本课的教学活动内容是估算复习。整个活动过程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1、估算与精算比较,回顾概括估算特点。2、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3、通过不同的估算练习比较总结不同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策略的针对性。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小学的每一个学段都安排了一定的估算教学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有三类:数量估算、测量估计和计算估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复习计算估计,即狭义上的“估算”。课程标准要求发展学生数感的同时,强调了对估算的要求,提出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的要求。所以,本节课在让学生回顾所学估算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估算意识,让学生估算方法的多样性与估算策略的针对性有机地融合,提高估算过程的实效性。
   一节复习课,很容易上成知识的罗列课,机械重复,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为了使复习课给学生新鲜感,教者对课程内容要进行再开发和再创造,在整理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以数学思想方法及整理复习的一般方法步骤。估算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实际生活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来源于学生生活,知识运用于学生生活。本节课的设计,很准确地体现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应该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加以整理使其系统化,因此,教学设计中,处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形成网络,同时帮助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节课顾松老师首先利用数学趣题导入估算

22×18在什么情况下等于360?(估算,把22看成20的情况下,结果约等于360)(22×18≈20×18=360)
   22×18在什么情况下等于440?(估算,把18看成20的情况下,结果约等于440)(22×18≈22×20=440)
   22×18在什么情况下等于400?(估算,把22看成20,18看成20的情况下,结果约等于400)(22×18≈20×20=400)
   22×18在什么情况下等于396?(精确计算的情况下)(22×18=396)
   通过这些题目的导入,学生兴趣盎然,感觉非常新鲜,会不由自主地想:老师想干什么呢?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做出了很好的铺垫。

接着顾松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复习估算特点,同时感受估算的必要性,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总结出估算的特点(结果近似、过程简洁、方法多样)。从而使估算的特点显而易见。
  为了体现估算的必要性,该教师举出了一个具体的例子,例题:学校组织少先队员到公园游玩,师生共97人。到了公园的门口看到票价牌上写着:门票每张18元。
   老师问大队长:“2000元钱买门票够不够?”大队长该用估算还是精算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又问售票员:“请问我们买97张票,该付多少钱?”售票员该用估算还是精算解决问题?
   该问题的设计,再次激起了学生复习估算的积极性,经过思考,讨论和交流活动把估算在生活中的必要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估算方法的教学中,顾松老师更是把该内容发挥到极致,

22×18≈20×18=360
   22×18≈22×20=440
   22×18≈20×20=400
   根据以上三题,他很风趣地把估算方法概括为大估、中估和小估,用词风趣,且极为准确,把比较复杂的数学概念深入浅出地表现出来,学生在十分愉快氛围中掌握了方法,且印象极为深刻。这一点,使我佩服的五体投地。简直太棒了!

在估算策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的教学中,顾松老师展示的例题更是让人叫绝,

例题:学校阶梯教室共有18排椅子,每排有22个座位。
  (1)如果每位听课老师发一张听课票,大约发多少张票合适?(小估)
   22×18≈20×18=360(张)
 (2)如果为每位听课老师准备一瓶矿泉水,大约要准备多少瓶?(大估)
   22×18≈22×20=440(瓶)
 (3)这个阶梯教室大约有多少各个座位?(中估)
   22×18≈20×20=400(个)

对于第一问,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用估算的哪种方法,大估为什么不合适?(票发多了,座位不够是个头痛的问题,所以应留下机动的空间,因此选择小估最合适而不能用大估。)在第二问中,如果矿泉水准备的不足,会有听课老师喝不到,显得不礼貌很尴尬,所以应准备的多一些,因此用大估。对于这个阶梯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很显然接近精确值比较好,因此选用中估校合适。这样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让学生再次对比各种估算方法的不同用法,体现了策略的针对性。对于学生在生活中很好的运用估算知识无疑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

综合评述,在日常生活中,估算是非常普遍的。估算,如果是单纯的式题,那么估算的方法多种多样,得到的结果也是各不相同的。正因为估算具有方法多样性、结果近似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估算难以掌握,学生学了以后似会非会。估算在不少学生心目中跟求近似值相混淆。其实估算是有方法可循的,而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往往是有针对性的。本节课教者为了解决上述的一些问题,重新整合活动内容,采用了多种有效的活动方式,对小学阶段学习的估算进行整理、归纳、提升,从而使学生零散的估算知识,得以系统化。本节课中的以下几个方面做得很出色:
  1、 通过两次对比,抓住了估算的本质特点,高度概括了估算的方法,为用估算解决问题,作了充分的知识上的准备。
  2、 给估算方法加以风趣合理的分类、命名,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3、 运用形象的数轴来表示各种估算值的不同意义及实际应用价值,这是对不同估算值的非常好的解释。
  4、 创设了非常有针对性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存在的必要性,也使学生认识到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应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各种估算方法都有用武之地。
  5、 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展示了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巧妙性。
  6、 整个活动的结构大致是“特点——方法——策略”的形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最后推向估算解决问题的最高境界——策略的选择上。整个过程自然流畅,水到渠成,把小学阶段的估算知识基本一网打尽的同时,还给学生以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复习整理的策略。

总之,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基本的数学意识,取决于教师对估算的理解和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有不断增强学生的估算兴趣、估算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估算能力的培养,把估算教学始终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


参考资料:

1、酷六网http://v.ku6.com/show/深圳南山小学顾松老师《估算复习课》教学视频。

2、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第4页、11页、22页等。

3、北师大版1—12册数学教师教学用书第10页,第十二册数学教师教学用书第77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