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构建低年级数学精彩的课堂活动

【编辑日期:2017/12/31 23:21:08】 【作者:曹村中心校】【来源:www.2222.net】【阅读: 】 【字体:

 

【摘要】数学课堂就是一种生活,应当洋溢着文化的气息。教学中教师力求构建一种数学课堂文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是现实的、饱满的、丰富的,同时也是可以活动的、体验的、享受的,激活经验、自主构建、关注差异、动态生成、赋予人文性关怀才能让整个课堂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关键词:激活经验 自主构建 关注差异 关怀


 

数学课堂就是一种生活,应当洋溢着文化的气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双手实践的东西。《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索来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教学中教师如何构建一种数学课堂文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是现实的、饱满的、丰富的,同时也是可以活动的、体验的、享受的,才能让整个课堂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一、联系实际,激活经验,提供现实的背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二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一课中联系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可提供大量的现实性的生活背景,设计多种观察物体的活动。如: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小汽车、卡车、玩具恐龙、茶壶等,有效地激活儿童的活动经验。积极地提取已有的经验积累,“编辑、想象、判断、推理、”作出合情合理的思考,提升了数学应用意识。

二、注重过程,自主构建,倡导探究式的学习。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教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低年级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和结构化的思维材料,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参与创新。特别是在“辨别方向”的教学中,有的学生认为方向时容易辨别的,有的学生认为观察对象是复杂多变的,因此他们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他们可以自由独立观察,也可以与伙伴结伴观察,有的可以借助实物观察思考,有的是凭借经验想象推理。这些都促使每个儿童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自主完成意义建构。

三、丰富体验,激励成功,赋予人文性关怀。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积累的经验是零散,思维是原始的,方法是朴素的,思维是不够系统、全面与辨证的。为此,我在教学“从不同的方位辨认物体”时增强儿童的对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如亲历的实物观察(小汽车、茶壶)、想象性的推理观察(恐龙)、验证性判断现象(卡车)等活动就为儿童拓宽了体验的渠道,让儿童能够自由充分活动,形成正确、强烈的认知表象,促进推理能力的形成、数学观念的养成、思辨智慧的提高。同时,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不断激励儿童勇于探究,给予孩子成功的体验。课堂上真正赋予儿童人文的关怀,使儿童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与学习热情,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使数学的知识负载着情感,使学习的情感融入知识,知情合一,“思维场”与“情绪场”和谐共振,帮助儿童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持续发展。例如:“根据照片判断卡车经过的先后顺序”的活动,几乎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正确的推理与思考,这时孩子们的脸上荡漾着的那份喜悦,无不感染着同伴,感染着老师,所有的学生都沐浴在人文的阳光里。这种精彩的教学活动怎不令学生心旷神怡?

四、关注差异,动态生成,确定多元化的起点。

有效地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情”,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将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生成性的教学资源,以此来确定教学的目标与教学的起点,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例如,儿童对于“根据物体某一面的形状猜一猜可能是什么物体”活动,表现极大的热情。由于每个人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储备不一样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随着差异自然而生,活动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踊跃参与,大胆猜测,想象的合理性、体验的多元化与答案的丰富性常常引来同伴与老师的喝彩,同时又会给师生以新的启迪与提示。这种富有挑战性的智慧活动,使大家关注的不再是那个标准的答案,而是尽情的体验着活动本身所带给他们的惊喜。课堂教学在动态生产中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在此时,原本单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活动变成将知识的、技能的、情感的、价值、态度的教学目标融为一体的活动,课堂也因此而变得丰富。

五、师生互动,合作交流,构建对话型平台。

现代教学理论倡导师生之间是互动的“对话”关系,“学生式的老师”与“老师式的学生”将是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有的角色。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合作互动;在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教师是一个协助者;在学生有分需要讨论时,教师是一个促进者;在学生有疑问需要指点时,教师是一个参与者;在学生有成功需要分享时,教师是一个合作者;而当教师有意见需要交流时,教师是一个倾听者;教师有“疑问”需要阐述时,学生是一个合作者。课堂中,大家可以交流意见,交流观点,表达思想,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才不断闪现,创新的个性才会得以张扬,教师的教育智慧才会不断的生成,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六、回归生活,实践应用,关注应用性数学。

“ 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要求数学源于现实,又必须应用于现实。教学的内容要基于学生的现实的背景与生活经验而展开,并在学生完成意义建构的前提下又回到现实的生活实践中,在问题解决中提高应用意识,在迁移发散中拓展思维潜能。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中,出示钟面、扇面、剪刀的形状等真实的物品,赋予每一类角以现实的意义。由于呈现的是儿童熟悉的生活背景,要探究的对象是现实的生活需要,这样儿童会主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体验熟悉知识、形成数学观念,培养数学意识。孩子们养成了用“数学的眼睛”来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用“数学的头脑”来思考现实的世界的习惯与意识,正式我们所追求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低年级儿童生活背景及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去探索、操作,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好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从他们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才能充分展示自己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达到知识的升华。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材教法》--陆丽萍主编--东北大学出版社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孔启明胡松林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好课有效技能》--孔凡哲主编--东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