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探究,学生自主“做”数学
摘要: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得主动、活泼,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们自己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去飞翔。”在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努力为学生主动学习营造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自主“做”数学。
关键词:平等对话、引导探究、发展思维
本次校内公开课以计算为主,教学设计注重体现了学生自主“做”数学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学生交流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炼,从感性上升为理性,使学生能轻松、自然地理解与掌握,并自觉转化为一种生活技能,做到学以致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设计联系生活实际,注意应用性和实践性,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学过程注重学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找数学,用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创设灵活多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多角度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从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给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亲身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例如:朱宜超老师的《小数除法》的教学中,以在超市购物的情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情趣高涨,不由自主中让学生经历了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体验。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倡导数学练习设计的实践性,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
二、 营造平等的学习氛围。
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开放的学习方式,可以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形成学生对数学知识主动获取的思维过程。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对话,相信学生,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与他人融洽的协作学习,真正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探索中遇到的困难。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得主动、活泼,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课堂上,教师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鼓励积极发言,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给学生搭建自主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的平台,每位学生都能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发表个人看法。整个教学过程都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激励性评价及鼓励,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充分参与学习、探究,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获取新知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让学生用估算解决问题,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自觉估算的意识。使学生亲历计算、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方法等数学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学生自主学习增多了,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积极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切身去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满足学生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成功。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数学活动中,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
三、培养兴趣、开展探究、发展思维。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就会无意中形成这种内在的动力,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从复习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练习时,注意练习形式、方法多样,既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训练,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集体讨论,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不仅打破了练习课的枯燥乏味,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周旭老师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在全员参与中通过操作、观察、思考、领悟、理解逐步认识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在动手实践中,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探究学习,感悟知识形成的过程。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学生才能够产生主动探索的愿望,才会充分调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想出较多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也正是有了交流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学生才敢于大胆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提出个性化、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才会从中体会到数学思考的乐趣,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开放性因素,创设有价值、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经历学习的探究和过程。让学生在玩中学,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对知识的建构,并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们自己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去飞翔。”在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努力为学生主动学习营造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自主“做”数学。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素质教育设计》,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2、傅道春编著,《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李瑾瑜等编,《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