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学论文

正确创设教学情境 科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编辑日期:2017/12/31 23:15:56】 【作者:曹村中心校】【来源:www.2222.net】【阅读: 】 【字体:

摘 要 计算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注意情境创设,激起学生的兴趣,计算的方法要多样化与最优化,只有多样化的练习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 计算  教学情境  能力培养

正 文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计算能力作为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计算教学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新课程把生活实践和应用意识渗透在计算教学当中,使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这给计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计算教学常常进行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只重视计算结果,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和计算方法的概括。近年来广大教师大张旗鼓地开展自主学习,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然而在计算教学中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滥设教学情境,40分钟的课堂教学经常都是你说我说,少了很多必要的练习,导致学生计算的能力反而不如以前娴熟。我们应该如何在传统教学只重计算结果和课改后只重计算方法这两个极端中寻求平衡,通过正确设置教学的情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计算能力的目的呢?以下粗浅地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情境创设要贴近生活实际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创设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

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把计算与解决问题分割开来,纯粹为了计算而教,使计算教学与生活情境明显脱节。而课改初期,教师们往往设计了内容丰富的情境吸引学生学习,在教学中又没有较好地把握情境与教学之间的合理关系,导致计算课与解决问题的课分不清楚。计算课要不要情境,怎样用情境?我认为,计算教学需要情境,更要合理使用情境。计算教学的情境创设目的是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素材,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而解决问题要从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分析提供的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来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一旦偏离了这个中心,计算教学就会失去方向。

计算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当运算意义以生活场景为背景时,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大大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易懂,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去理解和建构知识。特别是低年级的教学,我们更要努力为学生提供能激起学生兴趣的计算教学场景和氛围,以及将所学计算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机会,“算”“用”结合,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计算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信心。

我们要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激起对数学的兴趣。主题图要紧扣学生情况与教学实际进行适当处理。主题图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仔细斟酌教材中的主题图。当教材中的主题图不吻合学生生活实际时,教师要灵活进行处理,如在执教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课中,我以学生的实际材料作为数学学习的情境,通过秋游前的准备,出行游玩等一系列环节,把整堂课自然的串成一个生活情境。从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喜欢这样的课堂。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课堂思维是否活跃,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所以,课堂上,教师应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创设问题情境犹如一块石头投入学生的脑海,必会激起思维的浪花。

二、情境创设要巧妙自然

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的情境创设,不仅要在训练形式上要动脑筋、想办法,更要注意在问题情境设计上注意多样性和趣味性。

1、教师的“巧设”。一般来说,教材上计算题的呈现方式都是比较单一的,大家都觉得比较枯燥乏味。计算教学需要关注学生个体的不同,教学情境的设计既要顾及知识的积淀,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性。一是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学习。用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呈现例题,使学生在期待中开始并进行计算的教学;二是在活动中进行学习。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完成练习,让学生在游戏、比赛中享受计算的快乐;三是带着研究的态度进行学习。用提高学生能力的有层次、有坡度开放题进行拓展,让学生在跳跃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四是在错误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错题”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提升学生能力的财富,在教学中适当引入错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发现中提高计算能力,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

2、学生的“巧算”。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随时注意发掘数值计算内在的趣味性指导学生巧用运算定律,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不管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只要在计算中遇到能简算的,都要求教师或参于、或提醒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巧算。可以说运算定律的巧妙运用应贯穿于整个小学六年的所有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运算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在三年级进行了“巧算24点”的数学游戏介绍,计算中的技巧方法讲解;五年级进行了两个两位数相乘的巧算:十位数互补,尾数相同。其计算方法是:头乘头后加尾数为前积,尾自乘为后积。如62×42=2604。计算程序是4×6=24,24+2=26,26为前积。2×2=4为后积,两积相连就得2604。还有两个头相同,尾互补数相乘的巧算;两个十几的数相乘的巧算等。让学生在发现探索中学习掌握,事实证明,这些方法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眼、脑、手、口、耳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心算能力和反应能力都很有帮助。

三、情境创设要优化算法

传统的计算教学只追求量不考虑形式,学生在枯燥的练习中熟练计算技能。算法多样化为沉寂的计算教学注入了的活力。有的教师认为,如果对算法进行优化,那就谈不上算法多样化。其实在允许有些学生保留自己算法的同时,适时、适当地进行优化是完全必要的。不对算法进行优化,学生就没有收获、没有提高。

一种算法不是上完一节课就被搁置,对于自己找到的方法,学生有一种积极的情感,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喜欢用自己的算法,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不断的反思,发现原来的方法又不适合自己,对自己的方法进行改进,从而找到最好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发展能力的过程。所以,在创设教学情境呈现算法多样化时,教师不必急于硬性灌输最优化的方法,强迫学生接受。让学生在自己的摸索过程中得出最优化的方法。也符合认知的规律。此外,把多种算法进行优化,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掌握较理想的一种算法。计算方法多样化需要优化,需要适时优化。当然,计算方法多样化也要遵循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当学生只能想出一种计算方法而且这种计算方法也是比较合理的方法时,教师不必为了追求多样化,而生硬地创设情境要求学生继续思考“还可以怎么计算”。在教学时凡是学生能独立创设情境进行思考,合作探索发现的我都不要包办代办,把自己定位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掘学生的自立性、创造性。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这样学生的参与面就广,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品尝成功的喜悦,提高练习的兴趣,并且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新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情境创设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和认知水平,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又要发扬课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要让学生在情境中“算”、“用”结合,感受学习计算的意义,激活学习主动性,培养一丝不苟的计算习惯,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基本技能、培养计算能力。 


 


点击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