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堂为镜 可以明校情 ——一位督学的“观课”笔记
以课堂为镜 可以明校情
——一位督学的“观课”笔记
赵青木
督学应把课堂放在学校所有工作的大环境下来观察和评价。课堂不是孤立的、单一的、片面的,它和学校所有的工作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文化建设、后勤保障的综合体现,是学校所有工作的核心和重点。督学可以把课堂当成一面镜子。
视角1:改“听课”为“观课”
督学进课堂,以前叫“听课”,现在叫“观课”,虽然一字之差,但内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听课”主要是用“耳”,注重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观课”强调的是除了“用耳朵听”之外,还要“用眼睛观察”。一个“观”字,把课堂采集信息的范围扩大了很多。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督学可以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班级文化布置等方面,观察校长的领导力有没有发挥作用、办学理念是否体现、班级文化氛围是否适合学生身心成长、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学校文化建设成效如何等。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督学可观察教师的教学能力、新课程理念、对每个孩子的关注度、教态和素养、多媒体的使用、课程开发能力等。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督学可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精神状态、主体地位、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质疑探究能力、阅读兴趣和能力、卫生习惯、写字姿势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等。
从后勤工作的角度,督学可以观察桌椅的高度是否适合孩子的身高、日光灯的配备是否合理、多媒体设备是否满足教学需要、卫生清理工具是否有地方放置、是否有班级图书柜等。
督学对课堂的观察不只以上这些方面,我们经常讲一句话,“学校没有什么工作不能在课堂上体现”,所以督学通过“观课”可直接或间接了解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
视角2:关注角落里的孩子
督学在观课时,可以选择一两个学生为观察点,选择那些坐在最角落里的、最容易被忽略的孩子。仔细观察这两个孩子,看他们这一节课做了什么,如举了几次手,回答了几次问题,有没有机会和同学交流,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掌握了多少……通过观察这些孩子的学习情况,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关注每一个学生。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里的学生显然是指每一个学生。传统课堂上教师以讲授为主,提问和回答问题只关注到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成了旁观者和倾听者。
关注最角落里的孩子,就是观察教师有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孩子,他的教学设计有没有考虑到调动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
教学方法应多样化。观察一两个孩子的课堂活动,可以看出他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从而推断整个班级的情况。孩子在课堂上不光是用耳朵听,还要用嘴说、用手写、用眼睛仔细观察、用动作演示、与同伴讨论、查阅网络和工具书等。学习方法多种多样,孩子学得饶有趣味,说明这个课堂是高效的课堂。
为每一个学生搭建平台。由于目前学校班额普遍较大,一般都在50人左右。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就要建立学习小组,形成学习共同体,让学生与同伴一起自主学习、发现问题、互相探讨、得出结论。换句话说,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教师,才能把这节课上好,才是具有新课改理念的教师。
视角3:新技术面临新问题
督学在观课时会发现,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学校的多媒体配置不断升级,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的频率越来越高,在有些课堂上甚至出现了滥用多媒体的现象。
有的教师始终离不开PPT(课件),他们喜欢把问题的答案隐藏在PPT里,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说出预设的答案。还有的教师上课时会先放一段与课文相关的视频,中间再放一段背景音乐,结束时还要放一段歌曲。光这些东西就占用了半节课的时间,将课堂变成了声光电的试验场。多媒体的滥用挤占了学生思考、消化、交流、研讨、训练和巩固的时间,阻碍了学生思维的飞扬,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还经常拉上窗帘、关掉灯光,把教室的前半部分弄得很暗,加上部分多媒体投影图像不清晰,这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视力。
现在,年级越高,学生的近视率越高。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课堂是学生用眼最多的地方,学生近视率的不断攀升与课堂上多媒体的滥用不无关系。
多媒体是一个“双刃剑”,用得好会提高教学效率,发挥传统方法不具备的作用;用得不好或者滥用,也会带来较大的负面作用,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会危害学生的健康。课堂上对多媒体的使用应该恰到好处。
(作者系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专职督学、深圳市督学)
中国教育报 2016年07月05日